当兵力规模低于1万声时,优先需要调整资源分配策略。应集中升级兵营或军事类建筑,确保单位时间内军队产出效率最大化。同时暂停非必要科技研发,将资源倾斜至提升生产速度或降低成本的军事科技。由于资源有限,需严格控制钢铁、粮食等基础物资的消耗比例,避免因资源短缺导致生产链中断。增产令牌或加速卡等道具应保留用于关键兵种的生产爆发期,而非分散使用。
军官系统的合理运用是低兵力阶段的核心突破口。重点招募具备生产加成技能的军官,并优先提升其等级以激活更高加成效果。若已有此类军官,则需通过日常任务或成就奖励获取培养材料,避免消耗过多黄金。军官技能搭配需侧重后勤管理与训练加速,例如选择减少训练时间的市长或提升资源采集效率的后勤将领。军官的部署位置也需优化,生产类建筑应安排高加成军官驻守。
兵力结构需精简为高性价比兵种组合。轻型坦克与反坦克炮是前期最实用的过渡选择,因其生产成本低且能有效应对野地叛军。步兵虽数量优势明显,但防御力薄弱,仅适合完成低消耗任务。侦察机作为空中单位的基础配置,必须保持基础数量以维持视野控制,但无需过早投入资源升级。避免同时生产多类型兵种,集中资源快速形成2-3个主力兵种的规模优势更为实际。
军团协作能有效弥补兵力不足的劣势。通过军团城市共享高级军备资源,或请求盟友运输补给物资,可快速提升作战能力。商业区的资源贡献机制需充分利用,将富余资源转化为军团贡献值以换取战略支援。在防守端,闭门不出战术配合迁城计划道具能最大限度保存实力。若条件允许,可主动参与军团联合行动,通过战术配合以小规模部队获取战场收益。
定期核查资源产出与消耗的平衡关系,当兵力接近1万声阈值时逐步恢复科技研发与分城建设。此阶段仍要保持对野地的持续侦查,优先占领资源型野地而非军事据点。通过任务奖励的额外资源定向补充短缺物资,形成良性循环。兵力规模回升后,再逐步转向攻防兼备的混合兵种策略。